close

什麼是DEI

DEI 多元平等共融是什麼?三大實踐案例全解析|Alpha plus

DEI 是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的縮寫,中文一般譯為「多樣性、公平性與包容性」。這三個元素通常在企業、教育機構和其他組織的文化建設和政策中被廣泛推行,以營造更加多元、平等且尊重差異的環境。

1. 多樣性(Diversity):指組織內的成員在種族、性別、年齡、宗教、國籍、性取向、殘障狀況等方面的多樣化。多樣性強調在團隊或組織內擁有不同背景、經驗和觀點的成員,以促進創新、拓寬視野和增強組織的適應性。

2. 公平性(Equity):公平性旨在解決並減少不平等問題,確保所有成員擁有公平的機會。它不僅是平等待遇,還包括提供合適的資源和支持,針對不同需求設計措施,以彌補既有的不平等狀況。

3. 包容性(Inclusion):包容性是指讓所有人都感到被接納、尊重,並且鼓勵他們充分參與和表達意見。包容的環境能促使多樣性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它確保每個人都能在組織內找到歸屬感,並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

DEI 倡導的不只是表面的多元化,而是積極建設一個尊重、支持、並促進不同聲音與經驗的組織文化。許多公司和組織現在都在制定 DEI 政策,以應對現代工作環境中多樣化的需求,並促進員工的滿意度和團隊協作。

 

為什麼大家講一到DEI感覺就是負面的代名詞?

馬斯克說「DEI 必須消亡!」面對反撲,DEI 實踐的五項具體方案!|女人迷Womany

對於很多人來說,DEI 的討論有時候確實帶來一些負面感受或誤解,這通常源自以下幾個原因:

1. 推行方式過於強硬或形式化:有些組織在推行 DEI 政策時可能採取了過於形式化的方式,忽略了實際的需求與文化背景,讓員工感到被強制接受某些規範,甚至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流程或工作環境。這樣的推行方式容易讓人產生抵觸,認為 DEI 是一種強迫或表面功夫。

2. 政治和社會情緒的影響:DEI 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經常涉及到種族、性別等敏感議題,這些議題可能與當地的政治、歷史背景和社會矛盾密切相關。許多人可能會因政治立場或社會偏見,對 DEI 產生抵觸,覺得這是某種“政治正確”的壓迫或迎合,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3. 誤解公平與優待的界線:一些人認為,DEI 的推行會給某些群體帶來“特殊待遇”或“優惠”,而自己可能會因此失去機會,產生逆向歧視的感覺。特別是在招募、升遷和評估時,許多人擔心 DEI 政策會偏向某些群體,而非基於實際能力進行選拔。

4. 缺乏清晰的溝通與透明度:很多組織在推行 DEI 政策時,沒有進行足夠的溝通或解釋,使得員工難以理解 DEI 的真正目標及其對組織的長期益處。這樣的情況下,DEI 容易被誤解為無關工作效率的額外負擔。

5. 效果不明顯或難以衡量:DEI 的推行需要時間和文化上的改變,而效果可能短期內不易察覺。在沒有實際成效的支持下,員工容易質疑其價值,認為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目標,甚至覺得它增加了工作中的“政治”壓力,無法實際解決問題。

6. 社會上對 DEI 的刻板印象:在某些媒體報導中,DEI 可能被描述為企業“被迫”去做的事情,使得 DEI 形象變得僵化且缺乏真誠,甚至成為企業用來打造公眾形象的工具。這使得人們認為 DEI 僅僅是表面文章,忽略了其核心目標和對組織長遠發展的貢獻。

DEI 的推行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真誠的意圖和組織文化的調整。在有效溝通、透明執行和持續監測的情況下,DEI 可以真正為組織帶來長遠的價值。然而,由於推行過程中的各種挑戰,DEI 常被誤解為不必要的負擔或形式化的象徵。

 

政確又是什麼?

你說「對」話了嗎?VT教你用「政治正確」的單字讓你文化素養激增! 你說「對」話了嗎?VT教你用「政治正確」的單字讓你文化素養激增!

「政確」是「政治正確」的縮寫,源於英語的「Political Correctness」(PC)。政治正確是一種強調在言語和行為上避免歧視或冒犯特定群體的社會趨勢,通常適用於種族、性別、宗教、性取向、殘障等敏感話題。簡單來說,政治正確是一種語言和行為上的準則,目的是在公共和私人場合中,促進尊重和平等,避免使用可能冒犯或貶低他人的表達。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政治正確」的具體例子:

1. 語言上的敏感用詞:避免使用具有歧視或貶義的詞彙,改用更中立或包容的詞。例如,用「原住民」替代「土著」、用「視障人士」替代「盲人」等。

2. 社會角色的多樣化與包容:在電影、電視或廣告中,促進性別和族群的多樣性,例如角色選擇時更多考量不同種族、性別、性取向等,以營造包容的形象。

3. 工作場所的平等待遇:企業在聘用和晉升上避免基於性別、年齡、宗教等的偏見,提供平等的機會,並且推行多元化的培訓和教育,避免無意識的偏見。

4. 公共場合的包容性設施:在廁所、運動場館等公共設施中提供無性別廁所或家庭式廁所,以滿足不同性別認同和家庭需求的群體。

雖然政治正確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公平和尊重,但它也經常引發爭議,原因包括:

1. 過度修正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過於政治正確會扼殺言論自由,甚至達到「自我審查」的地步,讓人不敢表達真正的意見或觀點,以免冒犯他人。

2. 虛偽或形式化:在一些情況下,政治正確被視為一種表面功夫,企業或個人表面上遵循政治正確,但內心並未真正接納多樣性或包容性,因此容易流於形式化,甚至被人質疑其真誠度。

3. 引發對立情緒:有些人感到,強調政治正確的同時忽視了大眾情感,可能讓某些群體感到被指責或忽視,造成更深的對立情緒,導致「政治正確」成為社會分裂的因素之一。

政治正確本質上是一種善意的指導原則,但它的推行和解讀方式會影響公眾對它的接受度。

 

為什麼大家都在抵制政治正確?

政確」遊戲也要湊一咖!最後生還者2、地平線西域禁地、APEX LEGEND… - PanSci 泛科學

許多人對政治正確(PC)的抵制,通常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1. 言論自由的擔憂:有些人認為政治正確限制了表達意見的自由。他們覺得現在許多話題不能隨便談,必須小心措辭,以免冒犯某些群體。這種「自我審查」的氛圍讓人們覺得被迫抑制自己的想法,害怕因無心之過而受到指責或「取消文化」的影響。

2. 形式化和虛偽的問題:一些組織和企業將政治正確作為表面功夫,並非出於真心尊重多樣性。當公司在公開場合展示包容性時,實際上可能並未真正改善工作環境或提供平等機會。這種虛偽性讓政治正確看起來像是商業和公眾形象的工具,而非真正的價值觀。

3. 過度強調而忽略個體差異:在某些情況下,過於嚴格的政治正確規範反而抹煞了個體的真實差異。例如,在文化創作或幽默領域,對所有笑話和表達設置道德高壓線,容易限制創作的自由度,也忽略了不同文化的接受尺度,讓人們對個人觀點的表達變得過於謹慎甚至畏縮。

4. 逆向歧視的疑慮:政治正確有時會讓某些群體感到自己因為身份或背景被「特殊對待」,例如在聘用或錄取過程中,優先考慮某些少數族群或特定背景的候選人。這讓一些人覺得這種「平等」反而是不公平的,因為它可能會犧牲部分人的利益,並讓他們感到自己受到逆向歧視。

5. 造成社會分裂與對立:政治正確的推行經常與種族、性別、宗教等敏感話題相關,而這些議題本身容易引發社會對立。在某些人眼中,政治正確不僅沒能縮小群體之間的差異,反而強化了這些差異,讓人們變得更警覺和防備。結果,社會中的人群反而更容易被分成「我們」和「他們」。

6. 「取消文化」的擴張:政治正確的過度推行常被批評與「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密切相關。取消文化指的是對冒犯行為的個人或組織進行公開譴責,甚至迫使他們承擔嚴重後果(如失業或封殺)。這種極端化的懲罰方式讓人們產生反感,因為一旦被視為政治不正確,他們可能面臨社交、職場、經濟上的懲罰,而沒有討論或辯解的餘地。

7. 個人責任和文化適應的問題:許多人認為,政治正確應是一種出於真心的個人責任,而不是他人強加的規範。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如何適應並尊重不同文化,應該是由個人來決定,而不是由外界強加的政治規範。這樣的強制性讓人們覺得自己無法自主選擇,因而感到反感。

總結來說,政治正確的初衷是良好的,但在推行過程中,形式化、過度強調、甚至與「取消文化」的結合,讓它逐漸失去了平衡。很多人覺得政治正確現在成了某種「道德枷鎖」,不僅無法促進真正的包容,反而加劇了分歧和對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ber 的頭像
    Amber

    Amber的部落格

    A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