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的「寺」(てら, Tera)與「神宮」(じんぐう, Jingū)雖然都是宗教設施,但它們屬於完全不同的信仰體系,在起源、信仰、建築風格、儀式、歷史等方面皆有顯著差異。以下是更深入的比較:
1. 宗教信仰
-
寺(Tera, てら):
- 屬於佛教(Buddhism)。
- 佛教是從印度經由中國、朝鮮傳入日本的宗教。
- 供奉佛、菩薩、明王、天部等佛教神祇,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不動明王、四天王等。
-
神宮(Jingū, じんぐう):
- 屬於神道教(Shintō, しんとう)。
- 神道教是日本本土原生的宗教,信奉「八百萬神」(やおよろずのかみ, Yaoyorozu no Kami),即自然萬物皆有神靈的信仰。
- 「神宮」專指與皇室有關的神社,如伊勢神宮(供奉天照大神)、明治神宮(供奉明治天皇)、香取神宮(供奉武神經津主神)。
2. 名稱上的區別
- 寺:單純指佛教寺廟,如淺草寺、東大寺、高野山金剛峯寺等。
- 神宮:是神社(神道教建築)中的最高級別,僅供奉與皇室或日本國家歷史有密切關聯的神祇,如伊勢神宮、明治神宮、鹿島神宮。
- 一般神社:若是一般的地方神社,則稱為**「神社」,如伏見稻荷大社、出雲大社**等,而不會稱為「神宮」。
3. 建築風格
項目 | 寺(佛教) | 神宮(神道) |
---|---|---|
入口 | 沒有鳥居,通常有山門(仁王門) | 必有「鳥居」,象徵進入神域 |
主要建築 | 金堂(本堂)、五重塔、大佛殿、鐘樓 | 拜殿、本殿、神門 |
裝飾 | 華麗莊嚴,帶有中國佛教影響,常見佛像與雕刻 | 簡樸自然,使用木材,強調神聖與清靜 |
供奉對象 | 佛像、菩薩像、僧侶舍利 | 神體(鏡子、劍、木雕) |
祭祀方式 | 焚香、誦經、合掌禮佛 | 拍手、鞠躬、參拜 |
4. 參拜方式
-
寺廟參拜(佛教):
- 雙手合十(合掌),不拍手。
- 焚香、點蠟燭。
- 投幣(賽錢)。
- 敲鐘(部分寺院),如京都的清水寺。
-
神宮參拜(神道):
- 進入時過鳥居,須行鞠躬禮。
- 淨手淨口(手水舍)。
- 投幣(賽錢)。
- 二拜二拍手一拜(兩次鞠躬,兩次拍手,最後再鞠躬一次)。
5. 僧侶與神職人員
項目 | 寺(佛教) | 神宮(神道) |
---|---|---|
僧侶名稱 | 僧侶(僧侶、住持) | 神職人員(神主、宮司) |
服裝 | 僧衣(黑色、黃色、白色袈裟) | 白色神官服 + 狩衣(傳統貴族服飾) |
婚姻 | 可結婚(如淨土宗、真言宗) | 可結婚 |
主要職責 | 誦經、法會、佛教儀式 | 進行神道儀式、祝禱 |
6. 歷史與文化背景
-
寺廟(佛教):
- 最早由聖德太子(574–622)引入,奈良時代(8世紀)發展興盛。
- 平安時代(9–12世紀)形成各大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
- 江戶時代(17世紀)成為日本社會的宗教中心之一,許多佛寺與幕府政權關係密切。
- 例如:
- 東大寺(奈良)——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供奉盧舍那大佛。
- 金閣寺(京都)——被金箔裝飾的佛寺,象徵日本室町時代美學。
-
神宮(神道):
- 日本最古老的宗教,源自原始信仰。
- 伊勢神宮是日本皇室的精神支柱,供奉天照大神,每20年重建一次。
- 神宮多與國家、皇室、軍事有關,如:
- 明治神宮(東京)——供奉明治天皇。
- 靖國神社(東京)——供奉日本戰爭亡魂,極具爭議性。
7. 葬禮與信仰習慣
習俗 | 寺(佛教) | 神宮(神道) |
---|---|---|
葬禮 | 以佛教儀式進行,僧侶誦經,死者獲得「戒名」 | 神道不強調死後世界,一般不舉行喪禮 |
墓地 | 設有墓地(如東京的青山靈園) | 神道教不埋葬死者,而是設置「祖靈崇拜」 |
8. 現代影響
-
寺廟:
- 仍然是日本葬禮的主要場所。
- 與旅遊業結合,如京都、奈良等地的佛寺成為觀光重點。
-
神宮:
- 仍然是日本皇室與國家神道的象徵。
- 伊勢神宮每年吸引數百萬參拜者。
- 明治神宮是東京最重要的神社之一,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
9. 總結
比較項目 | 寺(佛教) | 神宮(神道) |
---|---|---|
宗教 | 佛教(外來宗教) | 神道(本土信仰) |
祭祀對象 | 佛、菩薩 | 日本神靈、皇室神祇 |
代表建築 | 東大寺、淺草寺 | 伊勢神宮、明治神宮 |
入口標誌 | 無鳥居,有山門 | 鳥居 |
參拜方式 | 合掌禮佛、誦經 | 二拜二拍手一拜 |
管理人員 | 僧侶 | 神職人員 |
主要功能 | 修行、誦經、供奉佛像 | 祭祀、祈願 |
結論:
- 「寺」是佛教建築,供奉佛與菩薩,強調修行與來世。
- 「神宮」屬於神道,供奉日本神靈,與皇室有關,注重自然與現世祈願。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